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心理知识科普视频
浣熊进食前总要先洗一下,是要把食物洗干净吗?“萌主”大熊猫的日常伙食都有什么?马的膝盖在哪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究竟是哪种猴子呢?这些有趣的动物问题,全都可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得到解答科技科普宣传活动
浣熊进食前总要先洗一下,是要把食物洗干净吗?“萌主”大熊猫的日常伙食都有什么?马的膝盖在哪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原型究竟是哪种猴子呢?这些有趣的动物问题,全都可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得到解答科技科普宣传活动。
1月1日,《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第一期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至今已播出12期。当保护动物的科学主题遇到综艺节目的传播方式,它们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于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来说,电视科普节目录制早已不是件陌生的事了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从《走近科学》《科技之光》《绿色空间》等电视节目,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心理知识科普视频、藏羚羊大迁徙等直播报道,他都参与过。但像《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这样从前期策划到现场录制一路跟进,对于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张劲硕与《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结缘,是因为节目制片人王雪纯。近几年,王雪纯一直关注科普领域,作为制片人推出了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引起了不少关注。早在做《加油!向未来》时,王雪纯就找过张劲硕,希望在节目中加入一些与动物有关的内容。但二人商量后觉得,《加油!向未来》是以大型科学实验为主的节目,整体风格与动物主题不太相符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而且,如果要做动物实验,就牵涉到动物福利、动物的现场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比较难操作。于是,这一想法就搁置下来。
但在王雪纯心里,这件事并未就此打住。《加油!向未来》录制结束后,王雪纯专门带着团队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与张劲硕商量专门做一档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在此后一年时间里,双方一次次地商量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磨合,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听说张劲硕要去央视录制节目后,一贯重视科普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和聂常虹都表示支持,这让张劲硕的心里更加踏实。就这样,一档由动物领域专家和电视媒体人联手推出的《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开始录制。
这次深度跨界让张劲硕真切感受到了团队成员的较线分钟,但需要录制五六个小时的素材,最初几期甚至要录制十几个小时。从内容脚本到环节设置,甚至嘉宾站位、舞台摆设等,都经过了反复修改。最初录好的三期节目最终没能播出,就因为导演和制片人觉得不够精彩,干脆放弃。
而作为科普人,张劲硕等参与者则对节目的科学内容严格把关。比如,会有一些动物参与现场录制,哪些动物可以上台而哪些不可以,他们来负责把控。“我们基本上还是找宠物,不能随便让野生动物上台。因为我们倡导的是保护动物,如果让野生动物上台,电视观众看到后误以为可以去购买饲养,就变成一种误导了,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动物行为展示也会邀请专业的动物园饲养人员来进行,不能让它变成一种驯兽表演。”张劲硕说。
4月1日,《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将播出第一季最后一期节目。在第一季的每期节目中,都会有三组家庭进行几轮答题对抗,胜出的家庭将在节目最后进入“惊喜大挑战”环节,与北京动物园动物管理员杨毅进行知识速答。张劲硕负责对涉及的动物问题进行解答。在场外,还有观察员带领观众“潜入”各大动物园,带来一线的动物故事。
在国内的综艺节目中,科普节目已是小众,以动物为主题的更是寥寥无几。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北京电视台从1994年开始播出的《东芝动物乐园》。
这档节目以世界野生动物为素材,采用擂台竞赛的形式,针对动物的习性和生态现象提出问题,请参赛者解答。节目在2007年停播。到了2011年,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又推出了类似的节目《动物乐园》,一年后停播。
中学时代的张劲硕也是《东芝动物乐园》的忠实观众心理知识科普视频,但他现在参与制作的《正大综艺动物来啦》却与前者有很大不同,他更想关注本土的野生动物,关注中国自己的生物多样性。
“强调本土动物是因为,我们现在从电视等媒体渠道了解到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国外动物,以非洲、南美和东南亚的动物居多,我们反而对本土物种不够了解。”张劲硕解释说,“但是,如果你对脚下这片土地有什么物种都不了解,那你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就会无感,更谈不上爱家爱国。我们总喜欢喊口号,但恰恰忽略了最能激发人们感情的那些自然和生命的元素。了解本土物种,实质上是一种爱的教育。”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观察员就带着观众走进了秦岭南麓去探秘朱鹮,为观众讲述了朱鹮的故事。朱鹮曾一度在中国失踪多年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1981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荫增团队经过3年的寻踪考察,终于在陕西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震惊全世界。一场朱鹮紧急救援大行动也就此展开。经过科学家和保护者的努力,如今朱鹮种群数量已达到2600余只。不需要额外的说教,这样的故事就足够令人动容。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不仅在电视上播出,也利用央视网、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央视网上的一段关于藏羚羊的节目片段,播放量已经达到1000多万,转发量也上万。张劲硕所在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几乎每周都会举办科普活动,然而能到现场参加的人数毕竟有限。视频节目的方式让科普资源向更广泛的受众延伸,这让张劲硕深受鼓舞。
节目中很多小选手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这档节目主要面向青少年,但我们并不是要专门培养这些孩子去当动物学家,而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培养关爱家园的意识。这样以后他们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会对自然生态保持一种友好的态度。即使他以后做了化工厂老板,也能知道如何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多污染和破坏。从小培养这种意识是最重要的。”张劲硕说。
在张劲硕看来,这档节目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播科学知识,更是传递给公众一种理念。“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何要保护动物,其实动物根本不需要人类保护。地球已经经过了五次大灭绝,物种仍在不断地产生和消亡,它们需要人类来拯救吗?根本不需要。人类今天所谓拯救动物,其实是在拯救自己。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意识的话,大家就根本不能理解我们今天为何要关心动物。”
他认为即使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动物也能给人类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心理知识科普视频。“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物;生物多样性带来基因的多样性,这能为人类未来解决疾病提供帮助;动物是环境好坏的指示者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如果大量物种消失,人类也无法生存;动物对人类还有精神价值和美学价值,人不可能生活在寂静的春天里;等等。”张劲硕说。
“现在国家提出了很多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政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环境保护,如果公众没有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理念,就没法理解,甚至会想歪小学生科普知识课件,以为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搞旅游建设,要大兴土木,但事实上并不是。”张劲硕强调说,“所以,科学家应该有更多责任,将科学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公众,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