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有趣的知识科普
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系统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它对、周恩来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有趣的知识科普,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传播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举行。出席大会的有国内各地和旅日主义小组的代表13人,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总共只有的50多名党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党的问题。中国党的成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有趣的知识科普,它标志中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正如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党,中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早年毕业于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后留学日本。曾参加反对清王朝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5年9月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与科学的旗帜。1916年任北京大学学长(系主任)。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俗称“南陈北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之一。1920年,在国际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党发起组织,进行建党活动。1921年3月24日,陈独秀受陈炯明之邀在广东建党。7月,虽未出席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被选为中央局。后被选为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有趣的知识科普,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
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党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那是在1920年1月。3月,李大钊等在北京大学秘密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5月,与陈独秀,蔡和森与、陈独秀交换了建立中国党的问题科普知识。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沈宏庐、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发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主义小组(据回忆,当时不叫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当时的名称为“党”,或“党临时中央”)。不久,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主义小组(当时各地成立的党组织也不叫主义小组,而称“党支部”或“党小组”。采用“主义小组”这一名称,主要是根据一大给国际的报告中有“中国的主义组织”、“小组”和“地方小组”的提法有趣的知识科普,故后来统称为“主义小组”)。
上海主义小组成立后,于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党宣言》。该宣言是为全国建党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要为实现主义社会而奋斗的理想和目的,阐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党的第一个宣言,它曾作为当时收纳党员的标准,起过临时党纲的作用。
1920年11月7日,上海发起组(即后来称之为上海主义小组)创办了最早的党内机关刊物《党》月刊。该刊是中国党的第一个党刊,16开本,秘密发行全国,最高发行量5000份,是各地主义小组的必读材料之一。到1921年7月7日停刊,共出6期,李达任主编科普知识。《党》月刊在中国第一次竖起“党”的大旗,阐明了中国党人的基本主张,以大量篇幅刊载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国际主义运动的材料,对各地建党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科普知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