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科普中国科普浏览官网
“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而言,根据标签挑选安全健康的食物,会正确烹饪、少油少盐,是实现营养饮食很重要的部分
“不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而言,根据标签挑选安全健康的食物,会正确烹饪、少油少盐,是实现营养饮食很重要的部分。”
“营养”这一概念虽然自古就有,但由于建国初期,我国还属于食物不充足的状态,因此国人对“营养”一词关注较少。
范志红从小肠胃不好,营养不良,因此她深刻认识到营养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大三那年,她放弃了去国外留学成为生化学家的机会,毅然选择进入刚刚成立的食品专业,学习营养学。
范志红“出道”的契机在2000年左右,当时作为环保志愿者的她参加活动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媒体人,也通过这些媒体人向公众初步传播了环保的相关理念。又由于范志红掌握营养学的专业知识,媒体便邀请她写一些关于营养的科普文章。
一次次科普文章的撰写使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为满足不同媒体的需求,她也不断变换自己的文章风格、文字软硬度。
在尝试了给各种风格的报刊写稿后,范志红又开始尝试在博客做起自媒体科普。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她的自媒体科普“阵地”也便转移到了微博,开始在微博上辛苦耕耘。
一开始的微博限制140字,因此在很短的篇幅内要把一个观点充分表达,准确全面绝非易事。“我会一个字一个字的计较,文章多了就会觉得表达能力有显著的提升”。
范志红首创了在科普文章里标明参考文献的形式,给所有人接触科学的机会;还运用了多种科普方式,如对话、问答等,将生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转化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科普性文章,让营养学知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据范志红自己的不完全统计,自从做营养健康方面的科普以来,她仅在微博上就回复过近15万名粉丝的消息。粉丝们也会向她反馈自己在接受建议后,心态变好,身体变健康等进步的消息中国科普浏览官网中国科普浏览官网。这些好的反馈也是范志红多年坚持科普工作的最大动力。
“这件事让人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责任感和满足感。一个人来到这个70多亿人的世界,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我觉得我的存在能够让别人过得更好,这让我感觉非常欣慰,非常有意义。”
单纯针对大学生来讲,首先现今大学生知识较为全面,更追求生活质量,大多数人也建立起了健康生活的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年轻可以“作”。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关于营养健康方面最大的误区。
确实有些人身体“底子”好,但范志红强调,好的身体“底子”只能到40岁左右,之后各种健康问题便会纷至沓来,那时再后悔年轻时过于放纵则为时已晚。
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是有些人追求极致的瘦,采取不合理的减肥措施,过度节食。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减肥效果,还会严重威胁身心健康。范志红在采访中也呼吁大家追求健康活力的美,而不是去对自己的体重“斤斤计较”。
谈及未来科普规划中国科技科普,范志红表示,日后科普工作的中心还是会放在自媒体上,除此之外还会应邀去做科普。同时,还会在进行日常科研工作时,多加注意有哪些研究进展可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发布到媒体上,以此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最新研究的意义。
在1991年范志红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农业”的选修课,她回忆到,“当时大多数同学只能说出蛋白质这一种营养素,而且同学们认为食物好吃就够了中国科技科普,对‘营养’缺乏概念。而现在,每个人都对健康的食物、维生素等概念有了基本了解。不仅如此,随着中国食品健康安全的不断发展,食品合格率和食品标准都大幅提高。人民对营养的关注越来越多,健康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十分令人可喜的事!”
“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通过健康的生活使大家远离慢性病,才能够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健康生活,预防疾病,把关口提前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范志红表示,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首先要自己了解相关知识,其次基于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在自己的农业生产研究领域,比如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同时也要注重其营养价值等方面,尽量为营养健康做出贡献。
Q:如今网络流传很多减脂方法,如“少食多餐”“轻断食”以及“早餐碳水午餐蛋白质晚餐维生素”等,这些方法合理吗?
A:这些方法都是给肥胖患者治疗的减肥方法,现在学生的超重率很低,这些方法都不适用。同学们不应一味追求体重轻,真正的健康是体脂率低、有肌肉的、有力量的,而这种健康不能用重量来衡量。保障每顿均衡的饮食,每天进行定时体育锻炼,不仅能避免节食带来的心理上的崩溃和痛苦,更能吃出健美、活得健康。
A:合理饮食本身就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人的抗病能力是和我们身体综合能力相关的,因此我们只要按照膳食指南去吃就可以,保证每日营养均衡。抵抗病毒某种意义上就像打仗一样,需要我们日常做好准备和储备,如果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到关键时刻就会出现问题。比如,维生素跟新冠的感染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是有关系的,而维生素只从饮食中吸收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充分的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