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情况怎么写青岛科技王牌专业
根据全国会办公厅的安排,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迎接新科技挑战,引领和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根据全国会办公厅的安排,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迎接新科技挑战,引领和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都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的核心要素。近现代史表明,科技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都会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乃至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以大规模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化石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趋严峻,强烈呼唤着科技创新与新的科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寄希望于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和优势。
科学技术具有内在的性。科学往往源于现有理论与实验观察之间的矛盾,发端于提出理解自然的新观念和观察自然工具的新发明,是科学思想的飞跃、研究范式的变革、知识体系的新拓展。技术则源于人类对生存发展方式的新探索和对生产力发展的新追求,往往发端于实践经验的升华、重大工具与方法的发明和科学知识与理论的创造性应用,是人类生存发展手段的变革、利用和适应自然能力的跃升和技术范式的新发展。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并表现为某些领域率先突破,进而引发其他领域群发创新、新兴交叉领域不断涌现的特征。
科技源于人类发展需求的强大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至30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大变革,这将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活力,也对全球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新挑战。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创新生产与生活方式,走科学发展道路。人类现代化进程强烈呼唤新的科技进步与。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分配、消费失衡和矛盾日益尖锐的产物,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应运而生。为了克服危机,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为迫切,创新投入增加,创新战略导向更加明确,从而加快科技的到来。例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以电气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以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
科技催生产业,并引发社会重大变革。19世纪初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成为电气的知识基础,电机电器相继发明,进而发展出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半导体物理和材料的进展,现代计算机理论模型的提出等,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基础,发展出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展望未来,以能源、材料青岛科技王牌专业、信息与生物为核心的新科技,将引领人类进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为生产力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新变革。
准确预见科技何时、何处发生是困难的,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从资源与需求面临的挑战看,以下领域和方向将最有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
——在与资源领域,人类必须转变无节制耗用化石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式,迎来资源节约、高效、清洁、可循环利用的时代。这要求在一些基本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例如,先进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高效制氢与存储技术,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清洁和循环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及清洁循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深部地球、海洋和空间资源的开拓等。
——在信息领域,无论是集成电路、存储器、计算机还是互联网等现有信息技术,都将遇到难以继续发展的障碍,呼唤信息科技新的突破。例如,新的网络理论,网络云计算,网络安全与智能管理,人机交互与语言文字图像的智能处理,海量数据挖掘与管理,自旋电子、分子、量子器件,光电子、量子、基因计算等。
——在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未来30至50年,能源、信息、环境、人口健康、重大公共工程等对材料和制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先进材料和制造向全球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制造过程将更加清洁、高效和环境友好。新的突破可能发生在:绿色、智能材料结构与性能设计,制备过程精确控制及全寿命成本控制,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和性能演化规律,近终尺寸形貌加工以及材料器件一体化等。
——在农业领域,将进入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时代,在保障食物安全功能的同时,农业还将担负起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多样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使命。这要求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取得突破,如,生物多样性规律,高效、优质、抗逆农业育种的科学基础与方法,营养、土壤、水、光、温与作物相互作用机理和精准控制方法,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健康食品的科学基础等。
——在人口健康领域,全球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可能达到90至100亿,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保证食品和生态安全,防治重大流行病,并将关口前移,走一条低成本、普惠保健之路。这要求在一些基本科学技术问题上取得进展。例如,营养、环境、行为对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基因遗传、变异与修复机理,疾病早期预测诊断与预防干预的科学基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殖健康和早期诊断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延缓和治疗的科学基础等。
——一些重要基本科学也正孕育着重大突破。例如,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将深化人类对宇宙和物质世界的认识。探索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精确调控,进而在光/电/热转化、光合作用与光催化,能量、信息的储存、传输、处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合成生物学的出现打开了从非生命的物质向人造生命转化的大门,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开辟了新途径。人类将不断深化对脑和认知的探索,一旦突破,将导致科学思维方法的创新,进而推动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的。
发达国家为保持其科技与经济的领先地位,抓住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都在积极谋划未来。选择重点领域,增加创新投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2009年4月,奥巴马在美国科学院的演说中指出青岛科技王牌专业,20世纪,美国之所以领导了世界经济,是因为美国领导了世界的创新。他提出要重塑美国科技的领先地位,为未来50年繁荣奠定基础,并承诺将RD投入提高到占GDP的3%。同年9月,美国政府出台《美国创新战略》,阐释了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信息网络和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新战略。
2008年底,欧盟举行首届创新大会,提出依靠创新克服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各国共同融资成立欧洲创新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
2009年,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日本政府紧急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力图促进绿色、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必须为新科技做好充分准备。总最近明确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远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总理在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中国必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新科技和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占居主动,实现跨越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更加突出,知识产权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以市场、资源换取技术的发展模式将遇到困难;依靠跟踪模仿难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出了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调结构、抓改革、促创新的有力举措,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共识。“十二五”期间,国家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要选择若干重点领域,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产学研力量,加强自主创新,前瞻部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先导支柱产业。
能源产业技术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集成度高的特点。要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现自主减排目标出发,着力发展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节能建筑、轨道交通和电动汽车技术,根据我国资源实际,加强煤的清洁高值综合利用、煤转天然气和煤制重要化学品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情况怎么写。从调整能源结构、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目标出发,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先进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快专项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的电力网体系。
信息科技和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和引擎。要以应用为牵引,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托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以建设信息和知识为重要资源与要素的信息社会为目标,继续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加快部署发展物联网技术,并促进两者融合。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开发,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我国信息资源行业分隔、部分网络信息存储在外的局面,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材料是工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我国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高分子等材料产业调整结构,提高产品技术标准,降耗减排;另一方面,要从我国资源特点与发展需求出发,加快发展先进轻结构材料与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与系统技术。改变传统发展思路,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和制备使役全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特性等,建设强大的材料创新能力和材料工业体系,加快从材料大国转变成为材料强国。
生物技术与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我国生物资源丰富,市场宏大,发展空间巨大。应着力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加强药物研发,形成以创新药物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工业生物技术的研发,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使我国成为生物产业强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既面临着新科技和新兴战略产业兴起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空天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挑战。能否面向未来,前瞻部署,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影响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是构建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架和地球深部勘探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替代资源。
二是构建先进材料与绿色、智能制造体系,加速材料和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加快材料与制造业产业升级。
三是构建普惠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级计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软件技术,走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
四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保证粮食与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生物产业发展。
五是构建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将当代生命科学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先进健康科学体系和普惠的医疗保健体系。
六是构建生态与环境保育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
七是构建空天海洋能力拓展体系,提升空间科学技术探测能力和对地观测及信息应用能力,提高海洋探测及应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在组织实施好16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要面向未来,前瞻部署,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影响现代化全局的战略性科学问题与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长远发展和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实现创新驱动,支持科学、持续发展。
“后IP”网络的新原理新技术研究和试验网建设。在继承现有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基础上,创新未来网络体系结构,突破低成本、高效、普惠、安全、可管理的网络服务核心技术,使我国在未来网络升级换代和信息社会的过渡中赢得优势。
高品质基础原材料的绿色制备。通过揭示材料组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在节约资源能源和绿色低碳工艺、材料设计与工艺控制、材料循环与废料低成本回收、高值再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使我国主要材料科技与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的工业过程技术。通过揭示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物质转化循环机制和工程优化放大原理,突破绿色工业过程核心技术,创建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建立满足发展需要、实现排放源头控制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工业过程体系。
信息化智能制造系统。发展面向制造系统的传感技术、全球信息智能处理方法,创新全球信息空间下绿色、智能制造信息基础平台,形成新一代适应全球制造与服务的信息化绿色智能制造系统。
艾级(1018)超级计算技术。将为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社会计算等提供强大支撑,实现虚拟现实与仿真、海量数据分析管理。但面临功耗、效率、易用性等三大挑战,需要原理上的突破和集成电路、体系结构与编程方法等方面的变革。要加快部署,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世界前列。
农业动植物品种的分子育种。发掘动植物优势种质基因资源,克隆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群并阐明其作用规律,建立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育种模块,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的分子模块育种技术体系和设施,使我国育种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深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此,需要揭示深部矿床形成的规律,突破深部矿物信息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和物探技术,建立深部矿床的勘察评价方法和可视化模型,为深部矿勘探提供先进科学理论和技术,使我国主要区域地下4000米变得“透明”。
新型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力系统。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新概念电池储能,突破塔式热电站系统技术、风电系统控制与变流技术、新能源并网耦合与分布式电网技术,建立吉瓦级风能和太阳能电站,形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发展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电力系统技术,实现分布式热电系统和智能电力系统规模化。
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地热能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后者可开发热能可是前者的1000倍。要重点突破深层地热能储量评估技术、先进钻井和中低温工质地热发电等关键技术,开发利用干热岩型地热能,使之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新型核能系统。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以U235为燃料核电的规模发展,乏料处理和再利用成为重要课题。要从四方面为发展新型核能系统做好技术储备:发展安全高效的增殖反应堆;前瞻部署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突破核心技术,建设次临界实验堆;我国铀贫钍丰,应加快部署钍基核能研究,掌握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建设钍反应堆原型;继续重视核聚变研究。
海洋实时观测研究网络。建设天基、定位与机动观测、深海工作站及新一代海洋考察船,研发海洋基础数据库、海洋环境动力模型和综合信息处理系统,提高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管理、航海安全和灾害预警能力,使海洋实时观测网络覆盖我全部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的热点领域,有望成为继药物、手术治疗之后的新治疗模式。需要认识干细胞更新的分子机制,突破干细胞繁殖的技术瓶颈,解决干细胞定向分化、重编程、免疫排斥、安全植入以及精确观测等关键科技问题。形成特色和优势,造福人民。
重大慢性疾病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是防治慢性疾病有效、经济的方法。需在监测重大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标记物、近人动物模型、中国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及代谢特征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基于中医药和营养科学的系统干预方法上取得进展。争取在重大慢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系统干预等方面走在前面。
空间感知网络。建立探测监视、分析识别和预警预报空间目标、空间环境的技术系统。形成大尺度、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实时空间感知网络。
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社会计算主要是利用开源信息对社会态势进行模拟分析与实验,实现对社会可能事件的定性定量评估与预警决策。平行管理是利用社会计算,仿真事件发生过程,预测发展趋势,支撑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对重大政策时效的预评估。构建可广泛应用的社会计算与平行管理系统。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科学知识能够描述和解释的物质仅占宇宙的4%,而暗物质和暗能量则分别占宇宙的22%和74%。应自主或合作建设若干探测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关键实验装置,使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重要基本科学问题研究中能有所作为。
物质结构与性状调控。人类可以对分子、原子和电子实现调控,进而按需设计和合成新材料、调节粒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奇异物态。这将可能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与调控的新飞跃。需要加紧部署利用新一代光源、先进中子源及各类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使在该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为信息、能源提供新的科学基础。
人造生命与合成生物学。其核心问题是阐明生命特征、解析生命本质、合造生命,进而认识复杂生命体系分化演化规律,实现细胞编程的人工调控,创新生物技术。要前瞻部署,使在这一基本科学问题研究能有所突破。
光合作用。是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需要进一步阐明其高效吸收、能量传输转化的分子、量子机制,碳元素代谢网络及调控因子等。努力在基础研究、物种筛选改良青岛科技王牌专业、仿生技术和工程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纳米科技。我国已与国际同步,下一步研究重点应是:在物质与生命科学领域,探索纳米尺度新现象与新效应,开拓新应用,促进纳米技术在信息、能源、制造、健康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等,保持竞争优势,支持产业发展。
空间科学及科学卫星。是以航天器为工作平台,研究日地间、行星间和整个宇宙空间的天文、物理、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交叉科学,能引领带动空间技术发展,是重要战略高科技领域。应以科学目标为牵引,加快发展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为建设空间强国提供新的知识泉源和科技支撑。
数学及复杂系统研究。基本任务是寻找复杂系统的简洁规律。对象包括自然界、社会、工程、脑与认知等复杂系统,涉及数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学、经济、社会人文科学及其交叉领域。要在复杂性的本质认识和分析逻辑体系方面取得突破,为分析处理复杂系统提供新的科学方法。
总多次强调,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前,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工作仍以跟踪模仿为主,原创科学成就和自主创造的关键核心技术还比较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任务紧迫、责任重大。
纵观一些国家创新发展史,一般都经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自然发生的。那些成功实现转变的国家,都是从本国国情出发,主动探索转变的途径和方式。政府往往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完善法律制度,构建公平诚信、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投融资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优先改革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凝聚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创新投入,前瞻部署科技发展战略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创新,改革体制机制,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知识、人才、技术的流动和转化,提升创新动力与活力。
我国也正面临从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由于国情、发展阶段和制度文化不同,我们应当借鉴但决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科技发展的体制与模式。既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要从我国实际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出发,走一条符合规律、符合国情和时代的创新道路。
1、坚持开放,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我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我国科技的进步也得益于开放。面向未来,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和技术,把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和起点,防止把自主创新异化为自我封闭,搞大而全小而全。要不断拓展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自主、合作科技创新情况怎么写、共赢,共创共享全球科技资源,培育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的跨国企业。前瞻部署基础前沿研究,提升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原创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降低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在全球科技竞争合作中赢得优势和主动权。
2、坚持以人为本,凝聚造就创新创业人才。将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取之不尽、富有创新活力的人力资源,是提升国家创造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世界上最为广阔多样的创新创业机会,要不断完善引进海外人才的政策举措,以公平、多样的发展机会和事业吸引、凝聚海外人才与智力。在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宏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队伍。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人才,用共同发展的理念凝聚人才,用创新的事业培养造就人才,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价人才。营造诚信和谐的学术环境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形成“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更加自觉地合作”的环境和氛围。尤其要关注青年人才培养,给予更大的关爱和支持,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创造形成只要努力,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可以成就事业,创新人才辈出的局面。
要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革除应试教育弊端,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尊重教师学生主体地位,更新教育思想与方法,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改革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废止灌输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受教育者主动探索实践、思考学习的教育方式。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促进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3、深化改革,解放创新活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改革一切束缚科技生产力发展和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大鼓励创新的税收、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引导支持企业投入研发,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知识、人才、技术的流动与转化。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着力扶持重点产业、中小企业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引导和支持国家科研机构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着力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重大公益性研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引导和支持大学做好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社会服务。实现各创新单元功能互补、联合互动、形成合力,提升国家整体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将RD投入提高到占GDP的2.5%以上。中央政府的投入重点应是基础前沿研究、事关国家全局的战略科技领域和事关民生的公益性科技领域。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应引导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创新公共服务,扶持中小企业,保护生态环境。
4、坚持统筹协调,以管理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科技宏观管理系统。明晰和调整各功能主体的职能定位。政府工作重点要集中到制定战略规划、优化政策供给、建设制度环境上,成为战略谋划和政策供给的主体;国家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部门行业与地方研究机构和企业是自主创新组织实施的主体。
加快建立完善分类管理的制度体系,对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技术服务与转化应用等采取不同的目标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评价和政策导向。
进一步改革科技评价奖励。强化原创导向,引导和鼓励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攀登世界科学高峰,占领世界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基础前沿研究应接受同行和历史检验,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应接受市场和应用的检验。强化需求导向,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根本改变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现象,使得创新成果更好、更多、更快地得到转化与应用。
5、完善法律体系,为创新提供保障青岛科技王牌专业。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我国科技立法全面推进,已颁布了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专利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我们仅用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余年历程,基本实现了科技创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看到,有关科技创新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例如,要依法规范保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立科技投入占国家公共财政和GDP的比例,完善立法鼓励企业和社会多渠道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依法明确和保障各类创新主体的职责和权益,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分工协作的高效体制;重视科技进步对立法提出的新要求,诸如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保护、干细胞研究与应用、生物制品安全等,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公民和法益,促进科研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在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和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要依法打破信息、知识、创新公共资源的分隔和垄断,提高创新资源公平共享程度等。
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所以称为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属不可再生能源,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但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电磁感应现象与麦克斯韦方程组:电荷产生电场,流动的电荷产生磁场。后来,人们发现处于变化的磁场中或者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上能产生电压,这个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大约在1861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以微分方程的形式写出了电场、磁场之间以及同各自的源,即电荷和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科技创新情况怎么写,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导致了对光的本性的深刻认识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
3、云计算:用于描述平台以及应用程序类型的一个术语。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提供、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取消提供服务器。云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物理机器,也可以是虚拟机器。高级的云通常包括其他计算资源,如存储区域网络、网络装置、防火墙及其他安全设备。云计算也指那些经过扩展后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的应用程序。
自旋电子:电子除了有电荷以外,还有一个内禀的性质,即自旋。利用电子自旋这个特征来传递、存储、处理信息的电子学就称为自旋电子学。
分子器件:是基于有机分子/有机材料的光电信息功能器件。相对于无机半导体器件,分子器件的构建方法简单,可以柔性化、多功能化、更加小型化,容易剪裁和调控。因此,分子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预示分子器件将在下一代电子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光电子:光可以激发固体中的电子到高能量状态,反过来电子从高能量状态回到低能量状态可以发射光子。用于光的产生、探测、操控等目的的电子学器件就是光电子器件。研究和利用这类器件的电子学就是光电子学。
量子:是对拉丁语quantum(多少)的翻译。量子力学研究当体系的作用量接近作用量单位(普朗克常数)时所表现的特殊行为。量子的特性体现在分立性上,同连续性的存在相区别。量子力学的处理问题方式已经贯穿了整个物理学,并扩展到了物理学之外。
基因计算:基因计算是受生物进化过程启发发展起来的一种进化性算法,用于为解决搜索、优化、机器学习等方面任务的编程。
6、近终尺寸形貌加工:是一类比较先进的工业加工技术,使初始制造产品如铸件、锻件等非常接近其最终所需要的形状,这样可以减少传统的表面加工如车削和磨削的工作量,从而大大节约加工成本。
7、抗逆性:指生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生物受到胁迫后,一些被伤害致死,而另一些虽然生理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们可以存活下来。如果长期生活在胁迫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科技创新情况怎么写,不利性状不断被淘汰,有利的性状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加强,形成对某些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抵抗各种胁迫因子。
8、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机体功能细胞。干细胞因其高度可塑性,在细胞替代治疗、组织工程、组织器官移植、新药筛选及生殖遗传工程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和价值,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再生医学是通过机体自身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干细胞,或植入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功能组织与器官来增强、修复和替代内老化、受损、病变和有缺陷的组织与器官,以重建和恢复受损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功能,达到治疗重大疾病的目的。
9、暗物质,暗能量:暗物质是指具有质量但不会和光发生任何作用的物质。暗能量是指充满宇宙空间,使宇宙膨胀加速、具有负压力的能量。按照现有理论,宇宙的总体物质能量组分中,暗能量是主导成分,约占74%,暗物质约占22%。暗能量的发现是20世纪宇宙学乃至物理学最主要的发现之一。暗能量和具有正常引力作用但基本不参与电磁作用的暗物质一起,构成了今日宇宙中96%的物质和能量,决定着宇宙整体的演化。
10、反物质: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伽玛射线)或是其他能量较低的正反粒子对。反物质无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纵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变或宇宙射线等现象)。
11、光合作用与光催化:光合作用指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催化是研究物质因受光的影响而产生催化效应的一个学科。光催化过程指在光催化剂存在时,由光照射(激发)引起的化学反应过程。
12、合成生物学:指在基因组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基础上,以系统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技术,利用基因和基因组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体部件、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与过程乃至具有生命活力的细胞和生物个体。
13、物联网: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控制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互联网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物联网则主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重合,但从应用角度看,物联网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
14、生物制造:指运用现代制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单个细胞或细胞簇的直接或间接的受控三维组装,完成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命体的成形制造,修复或替代病损组织和器官。生物制造属生物工程范畴,使传统制造摆脱了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模式,被赋予了生命,从而大大丰富了制造科学的内涵。
15、后IP网络:现代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通信的网络,已逐渐暴露出其在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服务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本质性缺陷。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从零开始(Clean Slate)的式方法的互联网下一代研究,即后IP网络。正是基于此背景,在2009年11月3日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线;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的研究。
16、深层地热:狭义上指地面以下3-10km深部低渗透性岩体中赋存的热量,俗称干热岩地热能。广义上指采用人工制造热储的工程化技术(国外称为增强地热系统)开采的深部地热能。
、钍(Th):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90,属锕系元素。经过中子轰击,可变为铀233,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核能资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几乎同铅一样丰富。
、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的简称,它利用由加速器加速的持续不断的高能质子轰击重靶(比如铅)产生中子(与散裂中子源的原理相同,一个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可产生几十个中子),并以此作为维持核反应所必需的中子来源。所驱动的核反应发生在包围散裂靶的次临界包层中,通过包层设计可实现嬗变核废料、输出能量和增殖核燃料等部分或全部目标。
、重大政策时效的预评估:指在重大政策执行前、针对政策可能的效果而开展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通常包括政策可行性分析、政策效果评估以及政策效果的远期发展趋势预测。
、仿生技术:指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和受生物启发的理念移植于设计和发展新型材料、发明性能优越的器件、装置和系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