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新闻内容新闻热点事件中国科技官网首页
连日来,习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连日来,习总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通过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个平台,对习总的重要讲话进行报道和解读,引发网友共鸣,纷纷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表达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愿望和对科技工作者的敬意。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5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央总、国家主席、主席习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早间新闻内容、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开幕。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习的重要讲话,既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也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热情。从院士到网友,从国内到海外,人们热切表达着对科技强国的愿望。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技创新大潮澎湃之际,习的讲话恰逢其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讲话中频现的“金句”,更是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评论和点赞。
许多网友纷纷引用讲话中掷地有声、朗朗上口的词句,表达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等等。
在客户端新闻热点事件、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个平台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众多主流媒体都对讲话进行了报道和解读。
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文章《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习院士大会这些金句振聋发聩》,总结了讲话中的十八个精彩语句,迅速成为阅读量“10万+”文章。网友“梁真源”留言说:“掌握核心技术!不能让人家卡脖子。”网友“henry”留言说:“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早间新闻内容、成为孩子们崇尚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这一条最重要。”
由人民日报微博发起的话题“两院院士大会”也吸引了众多网友参与讨论,截至5月31日,阅读量高达1815万新闻热点事件。网民“碧海青石头a”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院士们点赞!”还有网友表示,要通过此次大会进一步提升对于核心研发能力的重视。
央广网发表文章《习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6位工作在海内外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表达了对建设科技强国的认同与决心。
中国经济网刊登的评论文章认为,“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慧眼”卫星漫步太空、“神舟飞船”遨游星际、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新闻热点事件,表明当下是中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今年正式投入试验性应用。5月21日,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南海深部计划”专家组组长、82岁的汪品先院士在南海下潜。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习讲话中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两院工作的重视中国科技官网首页,也获得了外籍院士、海外留学生和华人科研人员等的热烈回应。
在新华网的报道《海外关注习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中国工程院俄罗斯籍院士尤里·古里亚耶夫说:“习领导中国实施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支持中国两院科研工作,对此我充满敬意。”
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都采用了图解的形式,列举精彩金句。新华网则在其文章标题中,用“12345”来阐述讲话中的要点。网友“庶民瑞”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表示,“打破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机制体制新闻热点事件,让科技人员心无旁骛地搞科研,使得科技强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网友“陈润松”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下的留言,代表了许多人的看法:“讲话说得真的很触动人心新闻热点事件。”
中国人民对于科技创新,一向有共识、有热情。伴随着两院院士大会隆重开幕早间新闻内容,人们再次表达了对于自主创新的愿望。
央视新闻客户端推出《什么决定未来?什么关乎国运?习明确了》,文章下面,网友“oqeh”说:“习总讲的句句精准实在,振奋人心。焕发科学家们奋斗的,七十不为稀,八十不算老,九十更加油,奋发图强,建设科技经济强国。”
统计显示,在习的讲话中中国科技官网首页,“创新”一词至少出现128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院士对此印象颇深。在央广网的采访中,他认为,“创新是九死一生”,点出了科学的一个规律。他认为,鼓励创新,需要有个环境,能够真正意义上地宽容失败,实际上是给创新更多土壤。
复兴号、新能源汽车、C919、语音识别……习在讲话中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近年来中国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事实上,这些成果早已成为网络热词。以“复兴号”为例,百度指数显示,“复兴号”一词自从2017年6月11日开始进入统计以来,始终热度不断,过去一星期热度更是同比上涨1000%;而在微博上,网友同样爱“晒”复兴号,相关讨论超过70万条。
正如网友“王小劲儿”所言,“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讲话中,习对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科学家的作用,在过去这些年中,不断被拿出来讨论。很多网友的共识是,要发展好科技创新,就要为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施展减少阻碍和负担,提高科技人才待遇。
学习小组文章《习: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的文章中国科技官网首页,迅速取得了阅读量“10万+”,并在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刷屏”。文章下有评论表示:“说得太好了!科学呼唤创新突破,同时也要求务实求真。破除繁文缛节,方能厚积薄发,积跬步以致千里。”
事实上,许多科学家正在成为“网红”。例如,3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接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上,她身着一袭中式长裙款款上台,全程脱稿,用流利的英语致辞,其间法语、汉语、俄语和瑞典语转换自如。很快,这位82岁的优雅老人在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走红,被人们称为“网红女科学家”“中国科研玫瑰”“线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人们更是集中致敬科学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发表了《习的这些举动,温暖着、激励着他们》,文章记录了习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那些温暖瞬间。其中一张照片,记录的是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当看到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习握住他的手,请他坐到自己身边。文章发出后,腾讯新闻、中国青年网等纷纷转载。
央视新闻微博则在5月30日这天,号召网友向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致敬,“他们也许知名度不高,但无愧于国之脊梁!”网友“临猗故事”感慨:“这些人,大多是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支撑着中国这艘航母踏浪弄潮、扬帆远航!”
“科普中国”一段长约7分30秒的视频,在“秒拍”发布后,12小时内获得了89万次播放。在这段视频中,于敏、袁隆平、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科学家依次出现。网友“时间匆匆”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偶像!”网友“凤司令与欢小兵”表示,“每个时代都有英雄,默默耕耘的英雄依然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