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新闻稿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
编者按: 2017年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工作正在进行中
编者按: 2017年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工作正在进行中。那么,应该报送什么样的作品参评?什么样的作品能够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审核脱颖而出?今天起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我们陆续邀请2016年中国新闻奖的评委分别分析各主要参评项目获奖作品的特色,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和导向。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湖北省记协许万全分析了文字消息和通讯获奖作品的特色。
习总在“2·19”讲话中指出:“做好党的新闻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党的新闻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工作水平的标尺。”评选时,评委们一致认为,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的作品,必须体现新闻传播规律,既要“顶天立地”,又要有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顶天”就是指紧扣中央精神,“立地”则是指接地气、冒热气的真新闻;鲜明特色或创新表达则是在文风和写作上的要求。
从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看,我认为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优秀的新闻作品至少应该有宽阔的视野、生动的细节、简短的句式。
特别奖《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是新华社报道2015年“九三”大阅兵的稿件。“九三”大阅兵是我国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也是习主席第一次在广场检阅我们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国内外高度关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新华社在报道这一重大事件时,没有停留在阅兵现场的描写上就事论事,而是以宽阔的历史视野,将现实与历史交融起来,写得气势恢宏,既有强烈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也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捍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习总在“2·19”讲话中指出,“思想高度决定报道深度”。《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以四个排比句式的运用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将阅兵现场与我军成长壮大历史交融起来,既增加了报道的历史厚重感,又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和韵律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震撼力,让人读后久久难忘。
如果说《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是以视野宽阔为特色,那么,一等奖作品《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则是以细节生动取胜。《河南日报》的这篇稿件主题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歌颂了民族团结。在写作上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几乎通篇都是生动的细节和对话,如“马保东与马奋勇挤坐在一张沙发上。”“马保东到新疆进货,货款足时就在当地付;不够时,货到河南出手后再付,有时连个欠条都不用打。”“马保东的哥哥说,俺弟兄俩没事就在网上‘敲’‘马奋勇’,一‘敲’就是近4年。”这些细节描写,既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又使作品生动活泼,如果采访不深入、不扎实,这样的细节是挖掘不到的。
与《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类似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四川日报》的消息《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也有丰富的细节。如“‘这两年,别人想在我们村寨娶走个媳妇都难关于疫情的最新新闻。’3月25日,记者在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乡采访时,噶哇村村委会主任仁卓的一句感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同村的巴千学不认识几个字,跑运输时要记录饭店电话,就在电话本上画个碗和筷子,再记上数字。”“每年6月1日,乡上召开群众大会,以藏族的最高礼仪,给尊师重教的好家长和爱岗敬业的好老师献上哈达,给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发放学习用品。”这些独特的细节,有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篇作品在语言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短句式”。《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2022字,分为36个自然段,平均每个自然段只有56个字;《马氏“兄弟”跨越二十年的诚信》1386字,分为26个自然段,平均每个自然段不到54个字;《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只有943字,分为11个自然段,平均每个自然段也不到86个字。
一是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一个句子超过100字,一个段落超过四五百字就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而“短句式”往往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科技活动新闻稿,一个段落通常不超过100字,自然不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
二是可以跳跃式地选取报道视点,结合运用类似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科技活动新闻稿,可以有效地增加信息量。
新闻报道的视野、细节和句式,其实都与作者的新闻志向、工作作风紧密相联。我们常说,语言反映文风,而文风又体现作风。生动的细节和语言往往来源于记者深入的采访,而记者只有作风扎实才能采访深入。《胜利的号角 和平的宣示》一文不仅写得气势恢宏,其中也有不少生动的细节描写。新华社参加阅兵报道的记者提前3个月就进入阅兵训练基地进行“嵌入式”采访,并多次参加合练、预演,在掌握大量细节的基础上才写出如此生动又有厚度的稿件。而《629户人的藏乡走出359名大学生》一稿,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翻越雪山深入偏远藏乡抓到的“活鱼”。
这些优秀作品体现出来的良好文风和作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闻界近几年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成效。目前我们各级各类媒体上像这样的优秀作品并不是很多,大量的仍然是一些程式化的报道,这又提醒我们:“文风改进,仍然在路上!”我们要按照习总“11·7”讲话要求,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努力做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使我们的新闻作品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