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新闻稿写一篇新闻100字最新关于疫情的新闻国外新闻网入口
新闻摄影的体裁就是新闻摄影报道发表时的形式
新闻摄影的体裁就是新闻摄影报道发表时的形式。到目前为止,新闻摄影体裁的划分主要依据的还是报刊新闻摄影报道的现状。例如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系列新闻摄影、专题新闻摄影等。新闻摄影体裁的 ...
新闻摄影的体裁就是新闻摄影报道发表时的形式。到目前为止,新闻摄影体裁的划分主要依据的还是报刊新闻摄影报道的现状。例如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系列新闻摄影、专题新闻摄影等。
新闻摄影体裁的变化会因为媒介的变化发展而出现新的变化。例如,报纸扩版,使得专题新闻摄影和系列新闻摄影发生了新变化;当年《生活》画报的创办,也为专题新闻摄影开创了新的面貌。
也曾有人试图创造新的体裁。例如,1980年代后期,就曾有人提出要搞“摄影报告文学”,但是,没有得到多少响应,根本原因是媒体和受众都不欣赏那样的“体裁创新”。
网络传播出现之后,新闻摄影出现了新的形式,例如幻灯、图集、视频等等;新闻摄影报道也可以通过视频编缉处理成为新的视频传播形式,再配上音频,就实现了视听结合,成为多媒体传播;毫无疑问,新闻摄影报道还将成为富媒体传播时代的主角之一。
除此之外,在网络上,传统的体裁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系列新闻摄影报道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图片的数量和篇幅远远超出了传统印刷媒体的容量,因为网络空间是无限的。尤其是在电子杂志上,图片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且可以选择,例如翻页等时事新闻新闻稿。
新闻摄影的体裁,是指新闻摄影报道的呈现形式,即在报纸上的样式和结构。从九本论文集中可以发现写一篇新闻100字,许多作者是把新闻摄影的体裁问题放到题材的背景下进行论述的。笔者认为,体裁选择得当与否,要看是否适合表现题材内容,能否恰当地使图文结合。
新闻摄影的体裁有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系列新闻摄影报道等多种。历届理论年会论文集的相关文章中,有关新闻摄影体裁出现过“深度摄影报道”、“系列摄影报道”、“组照”、“专题”、“连续摄影”等多种提法。
以“组照”的兴衰为例,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上半年,是组照流行时期。参选1996年中国新闻摄影年赛和1997年中国新闻奖的摄影作品中,竟有2/3以组照的形式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为组合而组合,一味追求形式、造成拍摄套路化、模式化,“组照”应有的传播效果成了负效应。
孰不知,各种题材也是各有所长,同时各有所短。单幅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报道新闻,优势在于简洁率直,主题鲜明,但视角单一,欠全面性、完整性;组照和专题全面深刻,情节丰富,但拍摄把握的不恰当,编排的不合理精当时事新闻新闻稿,则易流于罗嗦国外新闻网入口,冗长,徒占版面,信息被淹没在重复的影像之中写一篇新闻100字。
80年代后期,骆飞就指出,组照“的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存在是需要的,它的发展是可能的”, 1 但不等于它就是新闻摄影的主潮,“系列摄影的更高阶段的进入,需要摄影者有较好的素养、能力和胆识,有不断反思,敢于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精神准备。” 2
经济日报邓维在回顾2001年最佳经济新闻图片选评时提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采用组照的方式反映改革的尝试,虽然从记录历史的作用说是正确的,但没找准如何用形象的镜头语言去形象反映改革所带来的弊端,问题遗留到现在,就是仍有不少摄影记者说不清楚了写一篇新闻100字,就用多幅照片来凑数。 3 他认为,经济新闻摄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现场抓拍的有说服力、证实力的图片不多,对突发性、事件性经济新闻的瞬间把握能力不到位,镜头语言不鲜明、表述不精当。
1997年,新华日报摄影记者于惠通在第七届年会上认为,从拍摄者主观情感、构图挺进。 4 组照的发表媒介——印刷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竞争优势在于传播方式的非线性、便于保存、随时翻看,但作者同时提出了网络传播给新闻摄影体裁带来了新的挑战。
2003年,人民日报张蔚飞在《新闻摄影“关系”论》中提到,现在中国新闻奖摄影奖复评严格规定了组照只能占1/3。他认为,单幅、组照、专题是新闻照片不同的表现方法,摄影记者在不清楚其对题材的适应性的前提下盲目拍组照,是业务上不成熟的表现。 5
华商日报社图片编辑巩志明认为,摄影报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切以图片为主、以文字资料为辅的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传播形式。” 6 1995年中国青年报创办摄影专版以来,这种照片编排方式就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会使这种专版越来越不适应受众的习惯,它最终将走向衰亡;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摄影专版还刚刚起步,发展前景余地还很大。实践证明,摄影专版的形式至今在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新闻传播的规律和需要。
在媒介发展过程中,不同媒介之间也一直在不断相互借鉴不同报道方式的成功经验时事新闻新闻稿。例如,电视借鉴了杂志,有了“电视杂志”。特别是现在,印刷媒体、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视觉传播方式相互借鉴,也将使得摄影报道体裁变得越来越灵活,新闻摄影界必将把对体裁的探讨从报纸的平面操作平台转向其他方式,以及如何适应题材内容的有效传播。
深度摄影报道: 是指“站在时代高处,抓住具有特定意义的新闻事实的典型瞬间形象,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7 的内容深刻的摄影报道。
系列摄影: 1988年,《解放军画报》编辑骆飞在《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的新闻系列摄影》一文中认为,郑鸣、李锦、邓维等的经济话题的拍摄是系列摄影,他从系统论的角度阐述系列摄影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的特点 8 ;袁雍文在第四届年会的论文《系列报道摄影探索》一文中,则把多幅照片的报道形式统称为系列报道摄影 9 ,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里,华中师范大学江北战沿用了这一归类标准时事新闻新闻稿,把系列摄影的组合分为连续(动作)照片、集群照片最新关于疫情的新闻、照片故事和照片评论四类型 10
组照: 是“用多幅照片的组合表现一件事、一个社会热点、一个突发新闻、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故事的形式。” 11 “在表现题材的深度、广度、空间较为独幅照片高出一筹。”能够通过多张照片的有机组合多角度国外新闻网入口、立体化、全方位的反映新闻事件、记录历史国外新闻网入口。华商报图片编辑巩志明认为,组照就是专题摄影,是“以图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新闻文字要素结构来展示新闻和传播信息的传播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样式是‘图片故事’式、‘事件聚焦(连续瞬间)’式、‘主题集约’式和‘人文地理’式。” 12
也有观点认为,专题和组照、系列照片是一样的,是“通过多幅照片来集中阐述一个主题,全面、概括、深入地反映事物进程和结果,细致、深刻刻画人物精神风貌。” 13
连续摄影:连续摄影就是面对着发展时事新闻新闻稿、变化着的同一对象,进行连续不断的拍摄。通常拍摄点、角度固定,且事件发生过程短暂。
跟踪报道同样有一个确定的主体,遵循一条主线,随着主体对象的发展变化采用相同或不同的角度座长时间跨度的拍摄。 14
可以看出,上述观点对“深度摄影报道”、“系列摄影报道”、“组照”、“专题”只是在提法上不同,对其功能的描述具有反映内容深入的共同要求。从数量上看,“系列摄影报道”、“组照”、“专题”都由多幅照片组成,它们共同强调报道内容的深入以及这种报道方式被广泛采用后,对照片数量的要求成为衡量摄影报道是否深入的误区。笔者认为,摄影报道的“深度”,不是看照片量的多少,而是看是否跳出了就事论事的纯客观反映,是否赋予报道一定的思想内涵、哲理及思辨力量,单张图片也可以有深度。
连相如认为,传统的新闻摄影体裁在报纸上有两种代表性的分法,一是按图片新闻、特写图片和摄影通讯分3类,另一种是按新闻图片、图片新闻、综合性新闻照片、专题摄影、花絮摄影、专栏图片、图片专栏、批评照片、摄影画刊分9类。前者概括性强,但较为笼统,后者具体,但概念有重复之处。 15 作者从记者采访和编辑发稿的角度出发分了7类:图片新闻、摄影通讯、摄影小故事国外新闻网入口、连续性(追踪式)摄影报道、专题摄影报道、深度摄影报道和批评性摄影报道。作者认为组照、系列摄影、图片专栏写一篇新闻100字、集锦、摄影专刊专版是报纸报道的表现形式,不是新闻摄影的体裁,7类体裁都能用这些形式来表现。 16
这种分类方法之间仍有交叉,如深度摄影报道和专题摄影之间、摄影通讯与摄影小故事之间是根据报道对象来划分的,批评性报道单独归类,是从报道的作用和功能上进行的划分最新关于疫情的新闻,连续性摄影报道则是从时间上进行划分。分类的标准不同,因此这种分类仍是值得商榷的。
邓维:经济新闻图片该怎样拍?——2001年度最佳经济新闻图片选评回顾,《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292页,长城出版社,2003年
张蔚飞:新闻摄影“关系”论,《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233页,长城出版社,2003年
巩志明:浅谈摄影报道(组照)的四种形式,《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258页,长城出版社,2003年
于澄建:新形势下经济新闻摄影报道的几点思考,《高扬理论旗帜》,第135页,新华出版社,1998年
骆飞:改革中异军突起的新闻系列摄影,《过程论与新闻摄影》,78-83页,新华出版社,1988年8月
袁雍文:系列报道摄影探索,《图文并重 两翼齐飞》,第346-35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1月
江北战:系列照片——用照相机写文章,《新阶段 新路子》时事新闻新闻稿,第469-477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1996年3月
巩志明:浅谈摄影报道(组照)的四种形式,《奋力推动新闻摄影与时俱进》,第258页,长城出版社,2003年
15丁遵新:论跟踪摄影,《1983年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文集》,340页-341页,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编辑组编,1983年,内部发行